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3.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4.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2.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我之前让学生搜集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回忆鲁迅,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之际,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挥笔写了一首诗——《有的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代表作品:《烙印》《罪恶的黑手》《古树的花朵》《凯旋》。

3.创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 “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学习任务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zāng      xiǔ  shuāi

臧克家   不朽   摔垮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不朽: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4.多音字

当    dāng (当时)

dàng (上当)

乌鸦听了狐狸夸奖的话,开口一唱歌,当(dāng)时嘴里的肉就掉下来,狐狸骗到肉就跑了,乌鸦知道上当(dàng)为时已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的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这另种人?

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写另一种人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

2.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对比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