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 编版 年级 一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习

重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模仿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走进“腊八”。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导入话题: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中就有对腊八粥的描写:

“在腊八那一天,老北京家家户户要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制腊八粥,那犹如一个“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了解腊八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的食材有所不同,但都十分丰富,基本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这“合聚万物、调和千灵”。腊八粥不仅是时事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3.了解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4.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腊、粥”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粥”字由三部分组成,左中右距离相等。学生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合书完成“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二”。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观。

3.检测预习:同桌互相交换“学习任务单”,检查生字的书写,并提出问题,先互相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

【预设】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   粥   咽   匙   盏    搅   稠   肿   熬   褐   缸   脏   筷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    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4.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预设】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总之  染缸  解释  筷子  浪漫  奈何

5.全班交流“学习任务单”的第4题。

(1)小组交流,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

【预设】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交流后概括:围绕“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这两件事。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