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 年级下册 1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 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学习

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正确认知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板书:春节)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寒假里我们也刚刚过完春节,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谁能来说一说你家是如何过春节的?

2.师:老舍先生也有一篇文章,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京味十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年文化吧。(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3.齐读课题。

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拥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录在《老舍文集》里。

2.资料链接:本文写于1951年1月,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几个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之情。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会写字)

3.引导学生从生词的音、形、义三方面了解需注意的地方,并相互交流。(注意:“醋”字左边里面有一短横(一种调味品,起源于中国。古时用酒作为发酵剂酿制食醋,所以从“酉”。“燃”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火”比“然”略短,但不能写到“灬”的上方。)

4.全班齐读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任务三:深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的北京的春节前后一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标记。(可结合课本插图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预设: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1)小组合作,填写表格。(2)指名发言,填写表格。

农历时间 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腊八节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小年 过小年,祭灶王,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腊月三十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2.提出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老北京的春景的?

预设:时间顺序

3.分清详略:说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