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编版 年级 一单元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学习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分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揣摩作者详写了哪部分,重点突出了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进一步体会课文主次分明的好处。

2.体会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正如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生活是唤起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用统计图和文本结合体验情感便是本课教学的宗旨。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借助表格知道了北京过春节的“老规矩”,找到了这么多的老规矩,这么多的内容,做了这么的多的事儿,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杂乱无章?为什么?(有顺序,有详略。)

2.你还记得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吗?(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

学习任务:研读赏析,感受“年味儿”

  • 选择画面,感受“年味儿”

1.自主学习。默读全文,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感受腊八的“色味双美”。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指名交流。

(出示语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指名朗读,说一说课文写了腊八这一天的哪些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学生交流批注。

①【预设】:

腊八粥的特点:食材多。

腊八蒜的特点:色味双美。

②出示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醋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风俗特点的。(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描写,体会腊八节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