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析文章语言,感知海燕形象。
2.了解象征烘托,体会手法作用。
3.感悟深刻内涵,传承革命精神。
二、教材分析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也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诗篇。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在作品中,高尔基以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气势磅礴的艺术笔触,通过对大自然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客观景象的生动描绘,深刻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暗示了革命暴风雨的即将到来,沙皇专制统治的必然崩溃,革命事业的必然胜利。作品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海燕”——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给予了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
运用象征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海燕》基本的艺术创作方法,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作者依据自己的美学选择,赋予笔下的自然景观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并借助比喻、拟人、对比等艺术手段,使象征的主客体之间达到天衣无缝、自然和谐的境地。
环境烘托是《海燕》的又一成功的艺术手法。作者把海燕放在这充满惊涛骇浪的阶级搏斗的大风大浪中去描写,便有助于分体现海燕即革命先锋战士英勇顽强的崇高品格和坚定乐观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由肉丰满、气质刚正。作品按时间的变化,写了“暴风雨就要来啦”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自然景象,这三个不同景象的变换表明了形势的愈益险恶、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海燕的形在景象的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得到烘托和显现。可以说,离开了环境的描写,海燕的形象便无从显现。正因为把环境写得很充分,海燕才得以有施展自己性格的用武之地。
《海燕》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它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海燕》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 学情分析
《海燕》是一部经典,它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年龄,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时光流转,革命风暴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
《海燕》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也是九年级的第二个诗歌单元。本单元的作品更多的体现了时代内容。品读这些作品,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情思,触摸到时代脉搏,收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海燕》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作品虽然不同于现在的时代,但是,只要稍微架起“桥梁”,学生容易联系到现实,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因此,这篇文章的精神是容易起到激励着人们不怕困难,与困难作斗争。这篇课文蕴涵丰富,语言精美,对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朗读、品味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裨益的。象征手法在八年级上学期《白杨礼赞》等课文中,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和理解,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容易接受。
-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朗读诗歌,加强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体会,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
3、从整体上领作品的象征,感受不同形象的深意,理解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4、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对比、烘托和比喻、拟人、反复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选择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一定是返璞归真的教学。“核心素养”下学生对于课文的体会,不是让学生接受琐碎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潜移默化的感染,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不断提升能力和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不是割裂开来的。
《海燕》是一篇散文诗,教学策略上引导学生能在朗读、品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并能联系写作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结合文体特征,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反复朗读中,分析海燕形象、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这篇课文是散文诗,它有诗的成分,又有散文的特点,其内容集中,想象丰富,文字精练,充满激情,很适合朗读。全篇基调高亢,随着暴风雨逐渐降临,感情越来越激烈高昂。教师可在学生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揣摩诗歌内部的情感变化,并将心得体会融人朗读实践中去。注意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教师可适当进行指导和纠偏。
对于海燕形象的塑造,除了正面描写外,还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加以突出和渲染,学生可以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和段落来体会海燕形象、赏析写作手法。
文章阅读要注重学生审美的阅读体验,感受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对于象征,只要学生能说出形象的主要特点即可,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另外对于大海、风云雷电、海鸥海鸭企鹅等,学生只要能理解它们起到了“烘托”“对比”的作用即可,不作过多纠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由高尔基笔下的阿廖沙导入)
师:阿廖沙,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吧!他4岁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他的童年生活是黑暗的、悲惨的,但是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退却,他仍然乐观面对生活。逆境促使阿廖沙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人。高尔基笔下的阿廖沙给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少年传递了无限的正能量。今天,一起来学习高尔基笔下又一个能给我们传递正能量的形象——海燕。(板书课题)一起走进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年龄的经典之作——《海燕》。
(二)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
师:本单元,是我们九年级的第二个诗歌单元;《海燕》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大家对诗歌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学习目标,你们觉得,学习《海燕》我们要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