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4.月是故乡明 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学习

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文本,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1.新课导入

2.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康庄(今属临清)人。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学者。他精通多种语言,博古通今,长期从事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印关系史等的研究。主要作品:《牛棚杂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留德十年》等。

3.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熟悉生字词,将课文读通顺,标上段落序号。

读完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作者怀念故乡的月亮。

4.字词乐园

我会读

多音字

词语解释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月是故乡明”。

第二部分(2-6)写月下故乡的山、水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第三部分(7)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

2.品读课文

A.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童年趣事,时间顺序

成年经历,观月地点的变化

B.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每个人”“人人”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每个人”“人人”说明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答:“每个人”“人人”说明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C.读第1部分,你从“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在作者眼中,月亮代表着故乡和亲人,没有人不爱自己的故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任务三:品读课文、回忆童年趣事

1.第2-4段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请你简要概括作者都回忆了哪些童年趣事。

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

古柳下点篝火

坑边望月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