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部编版 年级下册 第1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昼、耘、供、稚、漪”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昼、耘、桑、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晚》。

3.能想象《稚子弄冰》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学习

重难点

能想象《稚子弄冰》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正确认知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首古诗描绘的是古时的三种不同孩童的童年乐趣,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课余时间都会做些什么呢?

预设:画画、学游泳、打乒乓球……

看来同学的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呢,今天我们伴随着三位诗人穿越时空,去看看古时儿童的闲暇时光都会做些什么吧!

2.揭示课题:我们先跟随诗人范成大的脚步,走进春末夏初的农村,看看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孩子们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写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强调“园”是“公园”的“园”,“杂”字下面是带钩的“木”,最后三笔分别是竖钩、撇、点。

3.介绍作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齐名,合称“中兴四大家”。

任务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教师点拨:

①“昼”“稚”都是翘舌音。

②“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③“漪”字的三点水是形旁,“漪”指水中的波纹,可结合词语“涟漪”理解“漪”的字义,注意不要读成“qí”。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点拨:“晓”字不要多点少撇;“昼”“桑”是上下结构,各部分需要写得紧凑一些。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供”。

①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养、供职;供给、提供、供应。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指导“供”在这首诗中是“从事”的意思,读第四声。

4.检查古诗朗读情况,纠正节奏。

5.引导学生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提问:三首诗分别写了哪种儿童的生活?预设:童孙、稚子、牧童。

(2)追问:他们都有一些怎样的活动?预设: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吹笛。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