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

3.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等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

5.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初步具备了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对于学习文言文学习不再那么陌生和畏惧。但由于知识储备还不是很多,再加上本课文字障碍比较大,所以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本文是一个故事较为生动典型,学生很有兴趣。可以采用朗读,合作探究,表演等方式来完成。对于伯牙破琴绝弦这个行为及知音的理解可能略有难度,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困难。不可枯燥讲解,要让学生作一定理解即可。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琴声入文,揭题释题

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

2.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

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学习任务二  初读感知,了解知音故事

1.(出示学习提示)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这是一篇古文,先自己大声读一读,读准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文言文非同一般,还要读出停顿、节奏,请你试着借助下面的注解,想想意思再读读,看怎么停顿较合适。

(3)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提示:“少选”的“少”读shǎo,不要读成shào;“汤汤乎”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中的“乎”。

(4)全班齐读课文。

学习任务三  借助注释,知晓文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2.交流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l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1)教师引导: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交流。

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

(课件出示)

l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l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