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盼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通过查询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章内容,围绕“盼”穿雨衣这一中心写了“盼变天、盼外出、盼雨停”的三个细节。

3.品味语言,抓住人物的内心独白,感受主人公从期待到急切、失望、喜悦等的心情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聚焦环境描写,体会小说中环境对人物的侧面烘托作用。

4.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尝试进行材料的选择,进行文章的架构。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的,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些已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思维、审美、感悟等能力尚在形成阶段,更需正确的引导。《盼》是一篇描述童年趣事的文章,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辅助 PPT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诗。“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诗中,诗人在青山绿水中被风筝带回了如诗如画的童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也装满了欢乐……童年时,我们心底总装着各种渴盼,盼望有新玩具,盼望春游秋游,盼望好吃的……大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3.简介作家铁凝。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永远有多远》,中篇小说《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学习任务单第1题)

(1)自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思考“我”盼着什么。

(2)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学习任务单第2题)

(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嘟囔  痱子  瞟一眼  玛瑙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腥味  焖米饭   窸窸窣窣

【预设】

瞟一眼:“瞟”读音piǎo

焖米饭:“焖”读音“mèn”

窸窸窣窣:读音“xīxīsūsū”

  • 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①看图片理解“斗篷”、“袖筒”。

②出示“嚷”的字义:喊叫;吵闹;责备、训斥。

结合上下文:“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这里的“嚷”意思是喊叫。

读音:多音字,以上意思的“嚷”读第二声,当“嚷”叠用作“嚷嚷”时,第一个“嚷”读第一声,第二个“嚷”读轻声。

瞟:斜着眼睛看。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微弱的摩擦声音。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4)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学习任务单第3题)

“疯”“唇”是两个半包围的字,竖撇要长一点儿。“蓬”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宽,注意与同音形近字“蓬”对比区别开来。“酱”字笔画多,不要漏写“酉”部的横画。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围绕“盼”,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任务单第4题)

 

(2)思考:由此,我们知道本文是以什么线索贯穿全文?(新雨衣)

学习任务 明确中心,梳理事例

1.细读第3—17自然段,以“盼”为线索,梳理出“盼穿雨衣”部分,按顺序写了“盼什么”,填在方框里。

2.交流概括,相机出示下面的图示。

 

学习任务四:探究问题,明确方法

1.探究任务:聚焦“盼穿新雨衣”,重点研读,提取事例。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第4-17自然段,找出在盼穿新雨衣的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提取关键信息记录。

(2)结合具体事例,小组交流“我”的心情变化。

(3)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详细写“盼穿新雨衣”这件事。

(4)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总结。

3.整理“盼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