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 统编版 | 四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
||||
学习
重难点 |
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
||||
学情分析 |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进行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阅读经典“历史传说故事”,体会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格,明白人生道理。本单元围绕“历史传说故事”这一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有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战国地方官西门豹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故事;有名医扁鹊和蔡桓侯之间的故事;有纪昌在飞卫指导下苦练眼力,终成射箭能手的故事。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指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由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组成。“简要复述”就是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话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以常见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为契机,让学生从“喜怒哀乐”等方面回顾自己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选取一件感受强烈,令自己馨儿怦怦跳的事写下来,并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3.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四岁让梨的孔融,七岁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一起读课文吧!
4.资料链接。
(1)了解王戎。
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2)了解《世说新语》。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学习任务二:理解课题,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
1.本文的题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明确:
王戎,故事的主人公。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当时他才七岁。
取,摘的意思。道旁,指道路两旁。李,李子,一种水果。
题目的意思是:王戎不摘道路两旁的李子。题目概括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2.本课是文言文,大家回顾一下,怎样学习文言文?
(1)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
明确:
学好文言文,有以下几种方法:
多读,读正确,读流利。
不理解地方看注释、插图。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学习任务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