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词作,读准节奏,想象作者梦境中雄奇壮丽之境。
2.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悟理解“梦”背后词人抒发的情感。
3.走近李清照,感受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教学重点】
把握这首词雄奇壮阔的梦境背后隐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读过程中,读出词人心路历程及其坚毅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
老师最近收到了一封求助信,这封信来自千年前一位华横溢的女子。首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信的内容吧。
各位同学:
展信佳!我是来自宋代的李清照,靖康之变后,我被迫南渡,这段日子里,我的睡眠质量一直不好,有天晚上我突然做了个很神奇的梦,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醒来后我专门写下了这首《渔家傲》,等待着高手解梦。后来听说蓬莱仙路666号有一群解梦高手,所以我将这首词寄给你们,期待你们的解梦之旅。
预热: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任务一 读梦.读明节奏
1.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字词、节奏)
3.指名朗读:点评 、正音、明节奏
4.出示节奏,齐读
任务二 绘梦.描绘意境
- 活动一 我用画笔绘梦境
走进李清照的梦,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出最触动你的一个画面命名,并说明理由。
理由的格式:我描绘的画面名字是______________,它通过______________,描绘了______________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的梦境。
小组的同学交流描绘的画面,投票选择小组内最被认可的一位同学展示。(教师巡视,落实字词、翻译。)
- 师点拨总结古典诗词体悟方法。(意象、画面、意境)
任务三 释梦.体悟词心
过渡:就在这梦幻的天境里,李清照遇到了谁?他们进行了一番对话(找出句子)
1.聚焦对话 走进人物
(1)词人为什么用“归”不用“去”?(2)词人的回答有何含义?
2.联系背景 知人论世
背景链接:(师配乐朗读)
1127北宋灭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背井离乡南渡。1129年,李清照避难金华时,却不料赵明诚在赴建康途中突然病逝,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全都散失。9月金兵南侵,高宗皇帝从建康出逃。1130年,皇帝看下令解散百官,苟且偷安,李清照只身流落江南,孤独寂寞地度过剩余年月。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全都飞灰湮灭,烟消雾散,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流离之痛……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1)活动二 我穿越千年读懂你
小组讨论:结合历史的大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细节炼字、知人论世)
我从_____________读出了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2)师总结“路长”、“日暮”、“嗟”、“谩”等蕴含的情感。
(3)师点拨总结古典诗词体悟方法。(细节 知人论世 情感)
3.解读理想 品出坚毅
(1)细细品读,句句是孤独、是悲愁、是苦闷,是豪气中掩映着一颗凄苦的心啊。现实如此的悲惨,李清照有没有放弃?她是怎么想的呢?(找句子)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写出了大鹏展翅奋力高飞之态,意境宏大,从中或许也表现了词人希望自己像鹏鸟一样高飞的愿望。她希望像鹏鸟一样,借助大风的力量,让自己摆脱这个现实世界的束缚,一直吹到一个自由、逍遥的世界里去。
(3)品析“”风休住”,你从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4)齐读,读出不屈与豪迈。
4诗意拓展 情感升华
“舟”意象组诗拓展: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