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红楼春趣 统编版 年级下册 二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屉、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学习

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关于《红楼梦》的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因此,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做简要介绍都是为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1.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同学们来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后,出示《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宝玉和红楼女子在封建体制下的悲剧命运。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之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富贵繁华,但后来迁回北京,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在人生最艰难的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只可惜穷其一生,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后经高鹗等整理续写,才有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4.导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红楼梦》第七十回,去解读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红楼春趣)

任务二:初读课文,指导方法。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教师引导: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 快速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1:《红楼梦》春天里发生的趣事。可以以《放风筝》这件事为题目。(板书:放风筝)

预设2:我用故事的发生具体地和事件结合为题目《大观园里放风筝》。

教师追问:哪个题目更好?

预设:《红楼春趣》更好,大家熟知《红楼梦》,一看这个题目就知道故事发生在大观园里有趣的事,点明了中心。

2.指导方法。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有什么方法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呢?

预设1: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预设2: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词,大致理解字词。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