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统编版 年级下册 1单元 共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结合春节热闹的节日氛围和自己对春节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并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想象画面,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品读语句,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老舍先生朴素自然、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4.学习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5.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独有的特点。

春节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刚刚经历了难忘的春节,印象非常深刻。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和学生经历的春节既有相似之处又略有不同。例如熬腊八粥、吃腊八蒜、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逛庙会、看花灯……这些学生都亲身经历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经历的春节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也就冲淡了老舍笔下“浓浓的年味儿”。所以学生对于习俗理解不困难,但是对于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引导。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知识导读

1.课前思考:作者简介。

老舍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他的作品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2.揭示课题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老舍的笔下,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吧!

(板书:1北京的春节)

3.读课题。

二、文本知识探究

1.任务解读,要求:

(1)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2)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3)(拓展)阅读文段,对比梁实秋、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任务一;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2.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汇报交流

详写:腊八 除夕 正月 初一 元宵

略写:过小年 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

教师小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4.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