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

第一单元 扩写

作文导写

教材题目导写

【题目一】

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导写一】

诗歌特点 举  例
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喉咙嘶哑的鸟”
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语言凝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讲究节奏和韵律 《乡愁》
《断章》

【导写二】

 

【例文】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诗人构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同情和关切。二是语言凝练。《断章》一诗只有四行,三十四个字,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风雨吟》中“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卷”和“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月夜》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亮点】这篇扩写文针对诗歌的三个特点分别从第一单元诗歌中找了例子进行具体阐述。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容集中。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导写】

1.下笔前仔细体会,确定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找准扩写的点(比如材料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设计好扩写提纲。

2.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

3.写好以后,与原文作一番比较,分析扩写的成败得失,体会扩写的方法。

首先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并找准中心。面对乡下人送给的土块,重耳和狐偃的不同态度体现了身处困境时不同的心态,狐偃从中看到希望,他这一句话点醒了重耳,使他重新坚定了长远的目标,而且有了精神支柱。所以这个文段表达的中心是在困境中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而这也是重耳态度转变的原因。其次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的点。可以结合中心抓住文段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进行扩写,即“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这处内容。扩写时注意发挥想象,丰富情节,可突出乡下人对重耳一行蔑视的态度,丰富重耳意欲鞭打乡下人的情节,加重狐偃劝说重耳的重要性,渲染重耳幡然醒悟的心理活动,使中心更明确、突出。在遵循原文段体裁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要注意忠于原作,人称、人物形象和语气应与原作一致,情节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想象和再创造,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增添的情节和细节要和原作协调。同时还要做到详略得当,切忌旁枝末节大于故事主干。

【例文】

重耳逃难

重耳和他的随从,为了躲避追杀,狼狈狂奔一路上,他们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钱财都花光了,人马也已经断粮三天了这天,他们终于来到了卫国重耳大喜,立即派人前去告知,赵衰向守城门的卫兵说:“车上坐的是晋国公子重耳,请快去禀报你们的国君”守城门的卫兵听说是晋公子重耳,便飞马快报卫君卫文公听说重耳是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