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等式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内容包括:等式的性质、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内容解析
《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初步经历了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借助天平的原理,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后面讨论较复杂的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也为以后在代数儿何中进行量与量之间的转换,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依据,更为以后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质.
(2)能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目标解析
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上节课学生刚刚接触了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对于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天平比较熟悉,将天平的平衡状态与等式的相等关系作对比,快速稳妥地完成等式的性质的学习比较合情合理.
本节课可以类比天平的平衡状态进行学习,而等式的性质二中出现了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学生在知识的转换上可能存在着一定难度.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等式?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
2.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
(二)情境引入
猜谜语:
图是一架天平,现在我把“天平”做为谜面,请你们猜一数学术语.—–等式
对比天平与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号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
(三)自学导航
观察与思考:观察视频,思考从视频中能类比出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归纳】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
观察与思考:观察视频,思考从视频中能类比出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归纳】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四)考点解析
例1.根据等式性质进行变形,下列变形错误的是( )
A.若x-a=y-a,则x=y B.若ac2=bc2,则a=b
C.若2x=x+y,则x=y D.若=,则x=y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