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朗读课文。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作中对人的生命的感悟,理解作者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诵读,领会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健康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三、教学设想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具有一定的新诗阅读积累,基本能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但是对新诗的朗诵技巧、鉴赏方法等需要进一步学习、丰富、完善。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掌握新诗鉴赏的方法和策略,关注新诗的意象、语言,以及运用的联想与想象,从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写作手法。因此,诗歌朗诵和诗歌鉴赏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代新诗现代性探求的,无疑是穆旦。他的诗歌以深邃的内涵、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穆旦给人感受最深的不光是他的诗,还有他在逃避不了的坎坷命运中的奋斗,或者说是他面对命运的不同常人的选择。有时人的命运是不可选择的,个人的命运也无法把握,但是他可以选择人生的态度。今天我们来学习穆旦的诗一首:《我看》,在这首诗中能够体会到自身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发扬。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
2.介绍背景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七月,向天津开炮,南开大学被毁。同年,诗人发表《哀国难》,并考入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师生长途跋涉随学校迁至长沙,长沙又遭日机轰炸。
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开始迁徙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由于战时交通困难,诗人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行程3200多里,历时68天,到达昆明。
1938年5月4号,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课,此诗写于1938年6月,是穆旦来到云南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当时诗人20岁。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丰润 (rùn)沉醉 (chénzuì)凝望 (níng)忧戚 (qī)
枉然 (wǎng) 飘逸(piāoyì) 勃发(bó) 摇曳 (yè)
2.生词释义。
【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二)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示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
(二)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一)赏析第一节
1.初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