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概括故事情节。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简短对话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

教学难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设想

初二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在儿时鲁迅的心中是“质朴、方正、博学”的宿儒,但鲁迅先生却在回忆中说,“在他所认为他的老师之中,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那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先生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藤野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他的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2.介绍背景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3.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一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日月星辰、山川流水、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二是指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所运用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某个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2)相关人物介绍——藤野严九郎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其家族世代行医,而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27岁的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挟(xié) 绯红(fēi) 宛如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