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美国内战——林肯的总统生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 |||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 |||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
教学背景分析 | |||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分为南北矛盾的加剧、内战爆发、北方的胜利三个子目,分别概括了南北战争的起因、介绍了战争过程、简述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2、教材作用:美国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本课位于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上承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8课美国的独立,即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下启第二单元与第四单元美国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与解决资本主义危机,成为世界大国的历史。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深圳市第二实验中学初三九班的学生 优点: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历史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的方法,阅读史料能力、综合概括分析比较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史料教学及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课堂教学。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较高,具有课前预习及收集材料的习惯。且学生正处于信息时代,对美国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对林肯其人也较为熟悉。 不足:学生掌握的信息多为碎片化信息,分析和提炼不够深入。本课内容是学生普遍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一段历史,因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其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发现探究。 对策: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贴近学生心理的角度,兼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多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
|||
教学目标 | |||
1. 主题(核心目标):
从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事迹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进程和影响等相关史实中,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和他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精神,认识到民主、平等、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意义;扭转战局的两部文件《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三个要点、两个文件、一个人物) 过程与方法: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感受林肯的作用和精神;通过学生交流辩论理解和归纳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小组合作探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内战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美国内战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对比以及思维导图的梳理,理解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认识林肯,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和他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精神;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培养家国情怀。 3. 本课重点培养的素养 史料实证水平一: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等);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 时空观念水平二: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美国内战爆发的进程加以描述。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一)教学重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与《宅地法》的颁布;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依据】根据课标要求 (二)教学难点:了解林肯的贡献和他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精神,认识到民主、平等、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依据】依据本课所设定核心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
|||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 |||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教法:史料教学法、情景创设法 学法:自主探讨法、小组讨论法 |
|||
板书设计 | |||
本节课堂采用线索式的板书,具有直观性、简洁性和启发性。采用林肯、南北战争、美国三个关键词作为线索,三者互相关联,串联起课堂重难点知识,兼复习过往知识。板书中既有细节性知识点,也有大视角概括性历史趋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发思维。板书中不同颜色的设计是为了突出重点,如学生看红色字体部分可理解归纳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
|||
教学思路 | |||
以林肯的总统生涯为授课主线,分为“当选总统,风云变幻”“主持战局,初期失利”“颁布法规,峰回路转”“实现一统,斯人却逝”四个部分进行设计,从而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原因背景、经过(转折)、结果以及影响,紧扣课标要求,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提供并利用多样的史料呈现方式(文字、邮票、地图、数字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史料实证、辩论、小组合作探究、思维导图梳理等),学生在此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感悟林肯的精神,认识时代潮流,突破教学难点。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教师提问:
请大家跟随老师回顾林肯的经历,并提取其中的关键词,为林肯总统打上“标签”。 教师行为: 展示简单的林肯履历表(划线处为关键词)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的家庭。
在一个奴隶制问题成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林肯以他反对奴隶制的立场成为一颗政治新星冉冉升起。
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
从林肯履历表中提取关键词,记录并回答。 | 1.教师提供学法指导,学生用“打标签”的形式,有目的性的阅读材料,总结关键词,并构建起对林肯的初步知识框架,突破教学难点。
2.埋下伏线,在本课中也将对这些关键词继续进行补充、呼应。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