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 ||
课 题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 |
一、教材解析
第二课是继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之后关于网络生活的专题。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设置该课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使用网络的现实困惑与真实疑虑,是与时代同步的教学内容。 本框分为三个目。“网络丰富日常生活”阐述了网络在生活方面带给人们的惊喜改变,如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迅捷、人际交往不受时空限制以及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等。“网络推动社会进步”阐述了网络对社会经济、民主政治、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网络是把双刃剑”阐述了使用网络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启发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在网络生活中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
||
二、学情分析
当今时代的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他们天生与网络具有亲近感,从小伴随着网络长大,并能很快地学会使用网络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八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普遍趋于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强,处于由家庭和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的阶段,青少年和网络已经是“零距离”接触。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影响理解不足,不能深入认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等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同时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未解的疑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有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跳到网络的“大海”里畅游并寻求“答案”,这种情况下,必要的信息识别能力与一定的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关键。 |
||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网络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着积极作用。 2.道德修养: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3.法治观念:学会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依法参与网络生活。 4.责任意识:不沉迷网络,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 |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网络是怎样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2.网络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教学难点:1.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2.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享受健康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
||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信息化资源 |
||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
||
七、教学内容设计 | ||
导入 | ||
预设过程(约3分钟)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教师设置活动:超级文明
1.播放《人工智能超级文明》视频 2.提问:你知道今年最火的人工智能产品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3.Chatgpt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
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
|
第一目:古今对比感受网络便利 | ||
教学内容: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 | ||
预设过程(15分钟)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 古今对比
对比一:古有“烽火狼烟、飞鸽传书”, 今有“动动手指,纵观天下” 对比二:古有“方圆百里,同乡交友”, 今有“普天之下,网络交友” 对比三:古有“一骑绝尘,贵妃荔枝笑”, 今有“外卖网购,尽享美食欢” 提问:以下古今对比体现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哪些变化?你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吗? 2. 感受生活:展示导航、美食推荐、旅游攻略、QQ、微信等生活中常见的案例。 3.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 |
1. 结合历史知识认真思考问题。
2.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3.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4.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
|
第二目:人工智能感受社会进步 | ||
教学内容: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 | ||
预设过程(15分钟)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