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顺在对生物类群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深入生物分类等级单位、等级分类的依据和意义的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复杂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探索发展历程,加强科学分类思想意识。
- 通过对生物物种的认识,初步形成进化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重点)
2.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热情
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同一种动物为什么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内容,并不断提出问题。
①昆虫,因为他们都具有昆虫的共同特征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②节肢动物,因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③他们同属于无脊椎动物,因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脊柱。
④能运动,营养方式为异养,无细胞壁。
(二)从种到界——明确教学目标
1.展示狮子和老虎(PPT展示)
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听取教师的讲述,明确概念。
依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2.结合图文,先引导认识七个等级分类单位,上下衔接自然,学生们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的一群生物。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小,则其中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所含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则其中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多,所含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注意:这里指的是生物的种类,而不是生物的数量)
- 这里可以多了解一下,分类时为了更精确的表达,科学家有时还把原有的分类单位做进一步细分,在两个分类单位间加一个亚单位,例如亚门就是比门小比纲大的的这样一个单位。亚纲就是比纲小比目大的一个分类单位。
(三)生物分类——明确教学目标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中狼在分类中的位置P102-103对开页图,以及旁栏的小资料,并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
(2)生物学家主要根据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
(3)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吗?
(4)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还是同界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
(5)按照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顺序,将狼、狐、虎、郊狼、兔青蛙进行排列;
(6)怎样利用生物特征来确定分类等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7)请归纳狼在分类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将桃进行分类。
桃这个物种,在分类上隶属于桃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动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
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科学家的故事,林奈和双名法,作为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