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种到界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认同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1.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蜜蜂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同一种动物为什么要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呢?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讲解:蜜蜂既是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又是昆虫,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可见,同一种动物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这是生物分类的需要。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物的分类单位。
新知探究
一、生物分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生物的分类单位有哪些?
3.哪一个分类单位最大?哪一个分类单位最小?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2.界、门、纲、目、科、属、种。
3.分类单位中最大的是界,最小的是种。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那么,你们知道一个“种”里分别有多少种生物和多少个生物吗?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一个物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但会有很多个体。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讲解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过渡】以狼为例,探究“一种生物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体会科学家给生物分类的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狼的图片,讲解:每一只狼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那么,狼和郊狼属于同一个物种吗?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回答:二者外形特征相似,但体形大小不同。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讲解:郊狼的体型比狼小得多,但是这两种动物都具有身体较长、眶间部显著隆起等特征,虽然不属于同一物种,但它们被划分到了同一个属——犬属。
【教师活动】出示狐的图片,提出问题:狐与狼、郊狼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思考,参考教材内容回答:狐的眶间部平缓,与它们“眶间部显著隆起”的特征不同,不属于犬属。
【教师活动】狐与狼、郊狼都具有颜面部较长、吻端突出、爪钝而不能伸缩等共同的特征,因此被划分到同一个科——犬科。继续出示虎的图片,并讲解:虎的爪锐利且能伸缩,因此不属于犬科,但它和狼、郊狼、狐一样,具有尖锐的犬齿,因此它们同属于食肉目。
【教师活动】继续出示马、兔、蝙蝠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再想想这些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教师活动】马、兔、蝙蝠,与狼、郊狼、狐之间的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都属于哺乳纲。
【教师活动】出示蛇、鱼、蛙等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图中的这些动物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补充:这些动物同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而它们同其他动物一起同属于动物界。通过对这些动物共同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从动物界到狼这一物种,其包含的动物的种类是呈金字塔形状的。
【学生活动】梳理出狼的分类地位:狼属于犬属、犬科、食肉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生物种类、共同特征、亲缘关系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分类等级单位的规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桃的分类地位。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并回答:桃在分类上隶属于桃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将生物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进行科学分类,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可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二、林奈和双名法
【过渡】那如何表示一个物种呢?如何对一个物种进行命名?同种生物具有不同的名称是否可行?当一个新物种被发现时,发现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命名是否合适呢?
【教师活动】展示甘薯的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下图中的植物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甘薯、地瓜、番薯、红薯、山芋、红苕……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讲解: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因此,生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很多命名法,但由于不太科学,没有广泛采用。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