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 ||
课 题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 |
一、教材解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
||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
||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2.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3.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4.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遵章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含义、种类及基本特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
||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
||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
||
七、教学内容设计 | ||
导入 | ||
预设过程(约3分钟)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教师设置活动:新课导入
1. 播放视频:央视新闻——惩治校园欺凌 2. 提问: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
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
|
第一目:了解罪与罚 | ||
教学内容: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类型 | ||
预设过程(15分钟)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 了解罪与罚
介绍寻衅滋事罪的案例 思考:五名未成年被判刑依据的是哪部法律?造成了哪些危害?(请从个人、他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 2.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犯罪带来了危害。 3.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4. 我看罪与非罪 分别展示两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 提问:都是殴打他人的行为,为什么只有行为二才是犯罪?对比以上处罚的不同,分析犯罪行为有何特点? 言语引导,点评学生,利用表格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5.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6. 真实案例-活学活用 展示一起特殊的寻衅滋事案件的相关材料介绍 提问:龙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结合材料说明判定理由。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7.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刑罚的含义、类型 8. 相关链接:介绍刑罚的特点,并对刑法与刑罚进行区分。 |
1.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2.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3.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认识到犯罪带来的危害。 4.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刑法的作用及内容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5. 跟随教师引导,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行为的不同,并对其进行区分。 6.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并识记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7. 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8.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刑罚的含义、类型,并对刑法与刑罚进行区分。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