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蛔虫的学习,了解线形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学习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特点,学生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蛔虫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认识到蚯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到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蛔虫、蚯蚓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探究蛔虫、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思想。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2.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3.举例说明蛔虫和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测,暴露问题,激发热情

以蛔虫病引入。让学生开始认识蛔虫,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二)线形动物——明确教学目标

1.图片展示常见的线形动物并进行简介(PPT展示)

蛔虫、钩虫、线虫、丝虫等

2.主要特征

(1)线形动物因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有些是自由生活的,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蛔虫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2)形态结构(PPT展示)

通过对蛔虫结构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问题二:蛔虫寄生部位?如何获取食物?

寄生部位是小肠。蛔虫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问题三:蛔虫的运动特点?

无专门运动器官,但生殖器官发达。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问题四:蛔虫寄生在人小肠内,为什么不会被消化液分解?

蛔虫体表具有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教师予以补充和指点)

①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②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半消化食物为食)

③生殖器官发达

④无专门运动器官。

(三)环节动物——明确教学目标

雨后的地面,可以看到蚯蚓在爬行。蚯蚓的身体也是细长的,但是它却不属于线形动物,而是环节动物。

1、实验:观察蚯蚓(观看视频)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2)观察蚯蚓的运动

2.蚯蚓的结构

(1)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

(2)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来说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3)体表的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3.总结环节动物的特点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4.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蛭沙蚕

5.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大雨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