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
一、教材解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理解第三课内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前提下,了解了调节人们行为最主要的社会规则有道德和法律,于是在第四课讲道德,第五课讲法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

本框是对前面第一框《尊重他人》的承接,也为后面第三框《诚实守信》的学习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在学习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而了解什么是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以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礼仪素养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八年级学生对文明礼仪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社会与国家的作用认识高度还不够。大部分同学在待人接物时能做到文明有礼,但有些同学由于良好习惯和规则意识未养成,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做不到文明礼貌,甚至由于正处青春叛逆期,可能出现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而故意违反文明礼仪的行为。所以,学习本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礼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践行文明礼仪。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文明有礼的中华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践行以文明礼貌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3.法治观念: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4.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

5.责任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怎样做到文明有礼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信息化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清华大学礼仪研究中心——坐、立、行、走

1.播放《中华礼仪坐姿》视频

2.要求:请你跟随视频讲解,端正坐姿!

3.初步介绍“礼”的表现。

 

1.认真观看视频。

2.按要求完成任务。

3.初步感受“礼”的表现。

第一目:认识礼
教学内容:礼的含义及表现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认识生活中的礼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你认为“礼”的行为,谈谈对礼的认识。

2.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礼的含义及表现

1. 结合历史知识认真思考问题。

2.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3.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谈谈生活中关于“礼”的行为。

4.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礼的含义及表现,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第二目:体悟礼
教学内容: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体悟社会中的礼

介绍事件:小学生放学从饭店抄近路回家鞠躬致谢,播放视频。

提问:从小学生鞠躬的行为你感受到了什么?

为何客人们满脸笑意?

2. 待人礼为先

引用孔子和扬雄的名言,言语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3. 播放大爷地铁遭陌生男子打耳光的视频

提问:你认为“地铁判官”和大爷的行为可取吗?

遇到此类事件我们可以怎么“文明”的解决?

言语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4. 介绍大运会给国外运动员过生日事件并播放视频

提问:如果你是外国友人,你有什么感受?

言语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5.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

1. 仔细阅读材料,了解事件背景

2.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

3. 跟随教师引导,分别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理解礼的重要性。

4.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5.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