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十几减8、7 教学设计
课 题 | 十几减8、7 | 苏教版 | 一年级下册 | 第 1 单 元 | 第 2 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计算。
2.经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 ||||
教学难点 | 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平十法”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 ||||
核心素养 |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学生没人准备15根小棒或者圆片,教师准备磁铁圆片15个(最好45个),画好10个格子的小黑板(做好3块)。 | ||||
教学过程 | |||||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击鼓传花游戏互动。
2.解答 3.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同学们刚刚大家的表现都太厉害了,基于我们刚复习了十几减9的算法,现在老师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很快说出这里有多少把小号吗?茄子叔叔想考考大家,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 1.列算式:15-8。 2.提问:如果继续用刚刚的算法,你还会算吗? 3.手动分一分。可以从15根小棒中先拿走5根,再那走3根,还剩7根。 4.知识点总结:计算十几减8时,依然可以使用“平十法”去计算。 5.提出质疑:那如果把8换成这就是7是否还可以这样计算,如果使用“凑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十几减8、7。(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课件出示例2情境。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要准备15小棒,拿走8把,求还剩多少把应该怎么用小棒表示?(学生摆学具) 任务一:动手分一分,理解图片分法 仔细观察图片,找到被减数和减数。动手分一分,理解图片分法。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数量关系解题。】 如果先把8分成3和5该怎么分?如果把15分成10和5又该怎么分?如果想想8加几等于15又该怎么分? 让学生借助小棒模仿刚刚复习的方法,动手分一下,把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并进行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任务二:根据算理,尝试计算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让学会正确使用“平十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小棒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借助分小棒的结果记录,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怎么分,谁减去谁,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新的内容转化为加法计算之间的知识迁移学习。】 借助于分小棒结果记录理解题意,学生讨论可以怎样列式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列式: 求还剩多少用减法,大数减小数即15-8, 借助分小棒的过程探究十几减8的算理。 方法一: 方法总结:用“平十法”计算十几减8,就是把8分成与十几个位相同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用十几先减去与它个位相同的数,再用所得的10减去8分成的另一个数。 易错警示:运用“平十法”时,注意是要连减两次,莫要算成先减后加。 方法二: 方法总结:运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8,就是把十几分成10和几,先用10减去8,再把所得的1与剩下的几合在一起。 易错警示:运用“破十法”时,注意时先减后加,莫要算成连减。 方法三: 想:8+()=15,因为8+(7)=15,所以15-8=7。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