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12课时 互联网的普及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统计资料和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普及率的含义,掌握普及率的一般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调查活动,用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进而获得统计结果,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掌握计算普及率的方法。
    从调查结果中挑选出有效数据,设计调查方案。
学情分析 百分数的知识内容刚刚学习完华,对于百分数的知识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如运用百分数分析数据却还是不够纯熟,同时对于主动使用百分数去分析数据亦还没有养成习惯。对于百分数的魅力还需进一步去领略。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早己接触过互联网,对于一部分同学而言,互联网亦有着非常强的黏性。所以研究互联网的相关内容,他们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兴趣。
核心素养 在调查实践中培养与人交流、沟通,互动、合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引“探究”

通过这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习任务阅读与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字,了解我国的互联网发现情况,并掌握互联网普及率的定义,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得出互联网的发展变化情况。】

新知探究—习“方法”

1.你知道互联网吗?利用互联网可以做哪些事?

2.阅读下面的文字。

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2002年,我国互联网接入宽带用户仅0.03亿户,上网人数也只有0.59亿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上升。

  • 你了解到了什么?
  • 什么是互联网的普及率?

3.下面是2002~2012年关于互联网的一些统计数据:

 

(1)你能从表中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圈出的数据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圈出的数据)

(3)观看用这些数据制作的折线统计图,能看出什么?

(4)从这幅图中能看出普及率的哪些变化?

【易错点:在计算普及率时,一定要注意是用上网人数除以人口总数得出的,并不是上网人数与接入宽带数的比值,要引导学生正确看表避免产生歧义。】

学习任务二统计与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测量,发现树叶的形状与长宽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规律,善于猜想,积极验证,找出规律。】

  1. 你们班同学中互联网的普及情况怎么样?全班同学的家庭呢?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这些问题?
  2. 根据讨论的结果,小组合作设计调查表格。
  3. 如果要了解你们班同学用互联网做些什么,可以怎样设计调查表?怎样收集和整理数据?
  4. 下面是六四班调查的结果。

 

  • 根据现有的数据计算出其它数据。
  • 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出什么信息?
  • 你有什么建议?
  1. 回顾上面的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易错点】在设计调查表时,一定要明确调查的任务,从哪些方面去调查,然后设计针对的调查项目,学生在设计时常设计出一些针对性不强或无关的任务,使调查表的设计不够精准。)

学习任务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练习

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妈妈想在网上买一件标价为340元的衣服。A店打七折销售,B店每满100元减30元。妈妈在哪个店买更便宜?

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得到普及,手机系统是保证手机流畅的关键。在一次系统升级中,下载到图示进度时已经用了31分钟,请问:按此下载速度,下载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二、学以致用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