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古诗三首 绝句 | 统编版 | 三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
||||
学习
重难点 |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古诗文描绘的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感受深刻,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那不同寻常的美。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学习单元导读,走进古诗《绝句》
1.单元主题
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
语文要素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习作要求
我的植物朋友
2.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同学们,你能用一句你喜欢的诗句来描绘一下美丽的春天吗?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绝 句>
3.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生平介绍: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登高》《春望》《春夜喜雨》等。
4.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来到成都,居于浣花溪畔。他在那里建了一座草堂。后来由于“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绝句》,学习生字
听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我会读 鸳 鸯
我会写
鸳 鸯 燕 融
(鸳鸯) (鸳鸯) (燕子) (融化)
易写错
融 不要多写一横 “鬲”,古代一种烹饪器具,与鼎相似。
融化 冰雪融化 泥融——软软的、湿润的泥土
燕 上面是“廿”,第四笔是短横。
学习任务三:品读古诗《绝句》,想象画面
1.朗读古诗《绝句》
【唐】杜 甫
迟 日①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②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