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设计

 

课   题 圆柱的体积 苏教 六年级下册 2 单  4 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探索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有关圆柱体积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培养应用已知知识探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探索发现、互相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思维形式也从形象思维为主慢慢向抽象思维为主发展,但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很有限。由于圆柱体积的计算需要通过转换来推导,所以在这个推导过程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再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和掌握。
核心素养 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这两个圆柱形的水杯,哪个装的水更多一些?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

【设计意图:由身边常见的物品导入新课,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你知道下面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设计意图:由长方体和正方体和体积公式入手,通过复习,巩固这种两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做好知识准备】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1. 理解等底等高的概念

等底是什么情况?

等底等高是什么意思?(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说一说)

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会怎样?(相等)

2. 猜想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这个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底等高,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会相等吗?

任务一:探究圆柱的体积

(1)实验操作,完成转化。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实际操作)

①切割拼合。

如图,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 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②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怎样?(越接近长方体。)

(2)探索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一边拼一边思考:拼成的长方体和原圆柱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面积)

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

(3)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边看课件演示,一边引导学生总结)

圆柱的体积和拼成的长方体之间形状变了,但它们的体积没有变化 ,它们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板书)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公式还可以写成:V=Sh。(板书)当底面积未知时,要先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底面积。

补全板书:V=Sh=πh

【易错点】学生容易将底面积和上节课中的底面周长混淆,所以我们在演示时,可以让学生区别一下这两个概念。

任务二:圆柱体积的具体应用

1、出示例题: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圆柱的体积等于(                       )(体积公式)

(2)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

(3)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2、小结:在计算圆柱的体积时,只需要用它的底面积乘它的高即可。

【易错点】注意体积的单位是立方,要和面积单位进行区分。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圆柱的体积?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学生交流以,教师适当提示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展示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明确圆柱体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训练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