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5 古人谈读书 | 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 第八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 |
||||
学习
重难点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 |
||||
学情分析 | 《古人谈读书》由两篇文章组成。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因为是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课文内容。 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同时能够领悟到古人读书的方法,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指导,这是难点。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分享交流,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用学生们熟知的古人读书故事和名言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问题引导: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学生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和评价)
读书故事:
顾炎武读书破万卷、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车胤勤学不辍、欧阳修借阅典籍、吕蒙手不释卷。
读书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过渡语:这些名言都是古人的读书心得,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轼,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引入课题:古人不仅喜欢读书,而且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学字识词
【设计意图: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和整体把握。】
1.初读《古人谈读书》二则
(1)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2)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
2.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1)耻:“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止”右竖要长,注意中间有一短横。
(2)诲:“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
(3)谓:“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笔是竖。
(4)诵:“甬”横撇要小,不要漏写一点,“冂”稍宽,里边是两横和一竖。
(5)岂:“山”要扁宽;“己”稍扁,起笔横折要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认读、识记。
①识: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ì,表示记住。还可组词为“博闻强识”。它的另一个读音是shí,可组词“认识、相识、老马识途”。
②“敏而好学”中的“好”读hào,意思为喜好。
③“是知也”中的“知”是一个通假字,同“智”,意思是智慧。所以在这里读zhì,这是通假字的读音规则。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例: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学习任务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