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3 父亲、树林和鸟 | 统编版 | 三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2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
||||
学习
重难点 |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丰富性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语言感悟能力并不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练习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 质疑课题。
1.本文的题目是《父亲、树林和鸟》,想一想,父亲、树林和鸟有什么关系?
预设1:父亲去树林里捉鸟。
预设2.父亲去树林里保护鸟。
预设3.父亲喜欢树林和鸟。
到底是怎样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发生在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故事吧。
2.走近作者。
牛汉(1923-2013)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3.资料链接。
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历史久远,发源于山西省。《礼记》称“恶池”或“霍池”。《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秦称“厚池河”。《史记》称“滹沱”。东汉称之为“滹沱河”。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组词。
重点提示:“凝、畅”是后鼻音,“瞬”是前鼻音,“畅、瞬”是翘舌音。
- 交流识字技巧。
加一加:冫+疑=凝
比较识字:畅——场 猎——借
语境识字:黎明
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生字结构。
重点提示:“朝”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宽右窄;“抖、湿、吸、猎”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重”是独体字,第二笔横最长。
“露”,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上窄下宽。雨字头四点均匀,横钩较长;下边“足”的末笔是提,右下“口”比左上“口”稍大。
“翅”,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支”的捺稍平,向右舒展,捺脚低于撇尖;“羽”的顶部与“支”的横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猎”,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上部不要写成“艹”;“蒙”,上下结构,书写时不要忘记中间的短横。
5.理解词语。
【幽深】深而幽静。
【凝神静气】使精神凝聚,使心平气和。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惊愕】形容因吃惊而发愣,形容非常震惊的样子。
【一瞬间】一刹那,时间非常快地就过去了。
【兀立】笔直挺立。
6.学习近义词、反义词。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