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 腊八粥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会写“腊、粥”等14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学习
重难点 |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
||||
学情分析 |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展示“粥”,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 腊八粥
2.助学资料 腊八粥和腊八节
腊八节指的是农历的十二月八日。据说,从先秦起,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中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经开始流行。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中,统治者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现在,每逢腊八节,家家户户一般会团聚在一起食用腊
3.走近作者,沈从文(1902—1988)生平介绍: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边城》《长河》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2.字词乐园
我会写
3.书写指导
褐,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粥,将两个“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个部件要写均匀。
4.识字方法
腊字歌:腊月格外忙,错把家书忘,
借来纸和笔,点蜡唠家常。
凋字歌:冬来百花凋,彩绸天上飘,
碗里粥浓稠,白糖把味调。
5.组词:
搅,搅扰 打搅
缸巧记:左边“缺”一半,右边“空”一半。
- 多音字
匙shi( )
chí( )
咽,我的咽(yān)喉发炎了,这些食物根本无法下咽(yàn)。
7.我会写
褐hè,偏旁是衣字旁。
- 词语解释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 产生大量气泡。
造句:我们千万不能触碰沸腾的水。
【搅和】混合;掺杂。
造句:他将球搅和了一下,然后抽出了一个素色球。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稀烂】状态词。极烂。
学习任务三:朗读课文,学习“爱粥”
1.整体感知,本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答: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腊八那天八儿“等粥”、“喝粥”这两件事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爱粥
写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等粥
写八儿等待腊八粥煮好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喝粥
写八儿如愿喝到了腊八粥。
- 研读课文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的?勾画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提示: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提示:材料丰富 香味诱人 吃粥时的动作
3.第一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腊八粥的原料和在锅里煮的状态,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些呢?
答:衬托出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同时也是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学习任务四:仿写一种喜爱的食物
1.小练笔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