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3.梅兰芳蓄须 | 部编版 | 四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蓄、迫”等12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
学习
重难点 |
1.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2.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
||||
学情分析 |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但在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品质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四年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正在萌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物,理解“蓄须”
【设计意图:学习梅兰芳,就不得不提京剧,因为京剧艺术是梅兰芳毕生孜孜追求的理想所在。上课伊始,播放梅兰芳表演的京剧视频,交流、补充梅兰芳的资料,既让学生感受一代大师的艺术魅力,又将旦角的形象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后面理解“蓄须”作铺垫,为感受梅兰芳宁可荒废艺术生命也不愿为日本人演出的崇高民族气节埋下了伏笔。引导学生借助前面播放的视频和搜集的资料自主理解“蓄须”和表演戏曲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水到渠成,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1.播放京剧选段《贵妃醉酒》,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介绍: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京胡、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梅兰芳旦角剧照)
2.介绍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出身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叫做《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讲述了这位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制日寇侵略,蓄须明志的故事。
3.教师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导理解“蓄须”。
(1)提出疑问:“蓄须”是什么意思?梅兰芳表演戏曲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
蓄:保存。须:胡须。蓄须:积蓄胡须,即留胡须。
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的视频中,梅兰芳表演戏曲时的样子吗?联系资料,说一说梅兰芳“蓄须”和表演戏曲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明确:
梅兰芳在戏台上扮演的多是旦角,而旦角指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表演相应角色了。
(3)照片对比,进一步感受“蓄须”就不能演戏。
在梅兰芳剧照的右边出示课文插图梅兰芳蓄须的照片,对比感受。
过渡语:视京剧表演艺术为生命的梅兰芳为什么要蓄起胡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学习任务二:初读识字,把握内容
【设计意图:在前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本课主要是自主运用这一方法。因此,教师放手更多,学生自主思考、练习更多,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借助表格框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梅兰芳所遭遇的困难和危险是不断升级、逐步加剧的,从而更深刻地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高尚民族气节。】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引导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2.课件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认读正音。
蓄须 被迫 租界 纠缠 邀请 香港 骚扰
拒绝 签订 宁可 要求 妄想
(1)学生认读词语,正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订、妄”是后鼻音。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