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课 题 | 方程的意义 | 苏教版 | 五年级下册 | 第 1 单 元 | 第 1 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
||||
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 ||||
核心素养 |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 ||||
教学过程 | |||||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同学们,你们认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 2.橘子和梨有下面的关系,
如果橘子用a表示,梨用b表示。下面这堆水果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和等量置换,让学生初步接触等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1)介绍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认识,这是天平)天平是用来干什么的?(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两边不放物体的时候,指针指向中点,这时天平是平衡的。如果我们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天平才能平衡?(当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才能平衡) (2)观察。 在天平的左盘放两个50g的砝码,右盘放一个100g的砝码,观察这时的天平怎么样?(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怎么样?(质量相等)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50+50=100或者50×2=100)为什么用等号连接?(因为等号两边的数相等)你能给这个式子起个名字吗?(等式)你能再举出一个等式的例子吗? 把天平左盘中50g的砝码拿走一个,提问:这时天平出现了什么现象?(天平失去平衡)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的现象吗?(50<100)这是一个等式吗?(不是) 出示书本图1情境
【注意:课件出示书本图1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实物与图片直观感受】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1. 学习方程的意义 课件出示书本例2情境。
提问:如果我们在左盘上放一个重x克的砝码,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猜测:天平可能平衡;也可能左边重,右边轻;还可能左边轻,右边重。 教师分别演示学生猜测到的三种情况。 你会用不同的式子表示这三种情况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50=100 x+50>100 x+50<100 教师在左盘中放一个重x克的砝码,把右盘中的100g砝码换成标有200g的砝码,天平右边向下倾斜,让学生列出式子。 教师板书:x+50<200 教师把左盘中的另一个50g的砝码也换成标有“x克”的砝码后天平平衡,提问:你能列出式子吗?(2x=200) 观察这几个式子,与前面的式子比较,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这些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吗?(可以) (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任务一: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得出了一些数学式子。如果把这些式子分类,想一想:它们可以按怎样的标准来分呢?小组讨论,尝试分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在给这些式子进行分类时,因为选择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 50×2=100 50<100 x+50=100 x+50<100 x+50>100 x+50<200 2x=200 学生讨论,汇报总结 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出: ①看是否含有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有: x+50=100 x+50<100 x+50>100 x+50<200 2x=200 ②看是不是等式。等式有: 50×2=100 x+50=100 2x=200 提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在给这些式子进行分类时,因为选择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 任务二: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果我们继续作进一步的分类,你们还会分吗? 学生再次讨论分类。 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最后得到一组相似的式子:x+50=100 2x=200 2.概括。 提问:这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