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2.通过注释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的诗句意思。 3.结合相关诗句,体会这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的意境。 |
||||
学习
重难点 |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 ||||
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初步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能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出自己的认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能力。但因古诗创作年代、背景距离现在已久需要做好资料搜集工作。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春”的诗句导入,渲染学习气氛,导入本课学习。)
- 课件出示诗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于是李白这样写道:;苏东坡说是鸭子,他则这样写道:。毛泽东说是飞雪,他写下了。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是怎样发现春天的特点的。(板书课题)
-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的诗奇崛雄伟,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风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
学习任务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带领学生诵读,从而感受诗中的画面。)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重点讲解“呈(chénɡ)”和“酥(sū)”字的读音。
2.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小组合作学习:对照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1)交流:
【预设】相机出示重点字词。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绝胜:远远胜过。
烟柳:形容绿柳成荫,望去如同烟雾笼罩的样子。
皇都:指京城长安。
-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
(3)整体感知,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预设】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学习任务三:品析诗句,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语言本身就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更多的人生感悟。学习古诗,就是要从简短的几十个字中品悟诗人的感情。)
1.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