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全新章节式二级菜单课件【2023年修订】

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小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陈晨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朗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重点)

2.体会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景物的效果,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重点、难点)

3.体会作者朱自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核心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人们心中,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季节。

蝴蝶在翩翩起舞,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百花是那样的鲜艳。目光所到之处,到处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跟随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脚步,走进他的散文名篇《春》,去领略一番春天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汉族,字佩弦,原名朱自华,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中国文学系主任。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极富真情实感。在“求真”方面,朱自清坚持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其诗文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写作本文时,由于其父好吃懒做,一直把朱自清当作是一颗摇钱树,无限索取,因此,父子二人当时的关系并不融洽。

三、字词预习检查

1.生字识记

酝酿 (yùn  niàng )        窠巢 ( kē )        黄晕 ( yùn )

2.形近字

蓑衣 / 衰败                 赶趟儿 / 躺下           稀疏 / 蔬菜

3.词语理解;

朗润:明朗润泽。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刚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词语注释补充:南宋志南和尚《绝句》全文如下: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参考译文】 在苍拙的古木林中,(我)停下小船,系上船绳,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春光。(我)拄着藜仗,登上了河岸,慢慢走过小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阵阵微风,舞动着嫩绿的柳条,它吹拂着我的面庞,已经不使人感到寒冷。

《绝句》的主题: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酝酿:本义是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补充:近义词辨析【宛转与婉转】

都形容声音抑扬动听,但“宛转”与“婉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婉转”只能用作形容词,而“宛转”既可用作形容词,还可以用作动词。“宛转”用作动词时,大多用来指为人处世,因此,“宛转”与“婉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花针:绣花用的细针。                     黄晕:昏黄,不明亮。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头应该把全年要做的是今早安排好。计,打算、计划。                              落地:这里指婴儿出生。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指姿态优美。

四、整体感知

1.听读或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课文朗读音频来源:《央广网中小学语文示范诵库》。时长:5分16秒。

备注:本系列课件的音、视频播放须知:

本课件的音频、视频播放有三种播放方式。

①直接播放:点击红色小喇叭图标就可以在播放页面直接自动播放音频;点击视频画面则可以在在播放页面直接自动播放视频。

②应急间接播放:三脚架支架的摄影机为应急播放图标,当课件页面因某种原因无法播放音频时,点击该图标,则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如教学白板)内部安装的播放软件进行应急间接播放;

③链接播放:点击朗读页面的图片(少数为央视台标),则可以直接链接到央广网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进行网络在线朗读。此方法较适合于容量较大的超高视频或表演性的公开课教学。

少数课文朗读由于央广网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没有该课文的朗读音频,则播放方式将缺少链接播放,只有直接播放和应急播放两种。

此备注一般仅在每册第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进行简介,偶尔也会在一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进行简介,在其它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均不作介绍。

2.学生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对文章具体描绘的景物,可以把它们归纳成哪几幅图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