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浣溪沙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
学习
重难点 |
1.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
学情分析 |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诵读品悟、方法学习教学主线,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通过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理解他在逆境中乐观旷达的积极心态。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揭示课题,对话诗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介绍了苏轼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词的写作背景和苏轼本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 导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
(课件出示)
“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我们要学的这首词是——《浣溪沙》。《浣溪沙》是词的——词牌名。苏轼用《浣溪沙》写了四十多首词,今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清泉寺,品读他的词,感悟他的情。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浣溪沙》。
学习任务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读准词的重点读音和朗读节奏,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注意停连。
2.指名读,生评价。
3.读好韵脚。词和诗一样,也有押韵。韵脚平声,稍微延长一点。齐读。
(课件出示节奏停顿)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这首词正文前面有一行小字,这是什么?(小序)小序交代了什么?
小结: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读词时要关注一下。
- 自主学习:对照课文注释,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表现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交流:
【预设】
意思: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
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幽静的清泉寺、山间兰草的嫩芽、松林间洁净的沙石小路,听到了叮咚的泉水、子规的婉转啼啭。
7.过渡:看到这优美的景色,听到这天籁之音,你的心情会怎样呢?那苏轼此时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学习任务三:对话词境,体悟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了听、读、想象结合的方法,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走进词境,再加以补充资料,从而使学生理解词人的旷达胸襟。)
1.课件出示:“萧萧暮雨子规啼”
质疑: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
【预设1】:为什么说暮雨?不说春雨?
【预设2】:病好了,为什么心情这么凄凉?
2.品读“萧萧暮雨子规啼”。
提问:此时,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字词传递给你这样的感受?
【预设1】:萧萧——联读:萧萧梧叶送寒声。风萧萧兮易水寒。
【预设2】:暮雨——傍晚的雨给人什么感受?
【预设3】:子规啼。
(出示子规啼血资料)
子规啼血的意思是杜鹃鸟哀鸣出血。典出《史书·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另传说古代蜀国王杜宇死后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快快布谷!”啼得流出了血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这便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古往今来有关‘子规啼血“歌谣、诗词数不胜数。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