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
2、用修辞和想象的手段赏析月夜清丽淡雅的景色特征。
3、引导学生揣摩苏轼自我和解的豁达形象。
教学重点:
赏析写景句子,深入感受、品析月夜美景,理解“闲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品味字里行间中作者表达出的丰富感情,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课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月之诗歌品意味)
同学们,古往今来,明月一直是诗人笔下的宠儿,请这一小组,用飞花令的形式吟诵含有“月”字的古诗句。
【显屏】
参考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晓镜但愁云鬂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皎皎,情愫万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思念的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恬淡的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孤独的月;“晓镜但愁云鬂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悲伤的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辽远的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空阔的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苏子的那轮明月,去感受他丰盈独特的内心世界。
二、疏通文意助分析
1、诵读课文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翻译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4人一小组合作,结合页下注释疏通文意,对不理解的字词做好圈画。
不理解的字词有?
【显屏】重点字词翻译
月色入户 门
遂至承天寺 于是
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藻、荇交横 交错横斜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但少闲人 只是
请小组展示翻译成果,一人解释一句,老师翻译最后一句。
(注意“无与为乐者”、缺少主语、倒装句)
3、简析课文
默读课文,仔细思考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吗?(记叙文六要素)(比较简单,一个人回答)
答: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赏景,而发出感慨。
思考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并依此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两人一组讨论。
第一层: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第二层: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慨。
答:叙事——寻伴赏月
写景——庭中月色
抒情——月下感慨
师:前面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写事还是写景。无与为乐是写事还是写景?
生:写事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