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回忆我的母亲》中议论性的句子,总结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知母爱,培养学生感恩图报的思想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在叙事之后运用议论抒情的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缘事而发,恰到好处”的在叙后运用议论来表情达意。
三、教学设想
理想的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知,逐步学会语文的方法,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而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范本,引导学法探究实践,在此基础上一课一得,力行“授之以渔”。本堂课,我的定位就是以《回忆我的母亲》为范本,就“叙议结合”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写作指导课。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读课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在赏读中归纳总结叙议结合这种写法的作用,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
四、教学方法:
赏读分析法、发现法、实践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赏读,从课文中学会了用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种很独特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那就是叙议结合。所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投影,学生齐读。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2.介绍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3.知识链接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韶(sháo)关 仪陇(lǒnɡ) 祖籍(jí) 妯娌(zhóu li)
溺(nì)水 私塾(shú) 佃(diàn)农 横蛮(hènɡ mán)
勉强(qiǎnɡ) 和蔼(ǎi) 不辍(chuò) 管束(shù)
2.释义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慰勉:安慰勉励。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