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年级 | 八年级 | 授课时间 | |
课题 |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 ||
教学
目标 |
1. 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 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
||
教材
分析 |
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教材用较多的篇幅科学、规范地引入速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自己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接着提出了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最重要的是第三步: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教材中通过让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然后再进行比较,即让它们运动的时间都统一到单位时间上来,也就是用路程除以时间,它们的比值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建立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很方便了解速度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速度是由两个物理量构成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将学到很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物理量。
教师应从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计算等引导学生掌握这个物理量。 |
||
教学
器材 |
ppt、包含视频资料:《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苏炳添百米的亚洲记录》、《课堂总结——运动的快慢》等。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着。 ①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 ②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③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的快,应该怎么办? 学习新课——《1.3运动的快慢》。 |
思考并回答问题,进入情景. |
||||||||||||||||||||||||
学习新课 一、速度
1.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播放视频】——《苏炳添百米的亚洲记录》。 【提出问题】①你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的?理由是什么? ②裁判员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的?理由是什么? ③你和裁判员判断的方法一样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 ①作为观众的同学们看到谁跑在前面,谁跑得快; ②裁判通过计时,看谁跑的时间短,谁跑得快。 【教师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2)在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多,运动的快。 2. 速度 【提问】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要么时间相同,要么路程相同,若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讲解】虽然小聪和小明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我们可不可以取小聪和小明跑过的相同路程或者跑了的相同时间来比较呢?比如:比较两人都跑1米的时间,或者比较两人都跑1秒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该事例中,小聪:17s(100m)=5.88m/s 小明:8s(50m)=6.25m/s 很所以,通过“路程/时间”可以判断小明运动的快。 【讲解速度的概念】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v= t(s)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 m/s=3.6km/h. ③注意两套单位的组合: 国际单位的组合:路程s单位是米(m);时间单位是秒(s) 速度v的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的组合:路程s单位是千米(km);时间单位是小时(h) 速度v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3. 路程与时间的计算 根据v=t(s)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 路程s=vt 时间 t=v(s)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 ①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过程; ②对应性:代入数据时,v、s和t要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③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 ④规范性:代入数据前,公式不能漏,代入数据时,要有单位。 4. 速度表 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下图中的汽车速度表,它上面的单位是km/h,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km/h。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80 km/h。“136018”是指这辆车总共通过的路程为136018km。
5. 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 限速标志: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如图甲所示,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为24km。 6.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利用ppt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播放视频】——《人造物体的速度大比拼》 【例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 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 D.三者一样快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猎豹的速度为v1=40m/s, 旗鱼的速度为v2=108km/h=108×3.6(1)m/s=30 m/s 褐海燕的速度为 v3=1min(5km)=60s(5000m)=83.3m/s 则v3>v2>v1;故选C。 提示: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需要统一单位,既可以都用m/s,也可以都用km/h,在这里都用m/s(即以猎豹的速度为标准)。 |
观看视频,讨论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各抒己见,有几种方法?
阅读课本P19“想想议议”,讨论回答:若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并会计算。
掌握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推导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
了解速度表的单位,会正确读数。
认识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了解标志牌数字表示的物理意义。
观看视频与图片,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做例题,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