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首先,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字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初步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酸和碱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家庭调味品食醋中有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知道了碳酸;在学习“能源与开发和利用”时,知道了可以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了稀盐酸和稀硫酸可以与镁、锌、铁等活泼金属反应的异同。而且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对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腐蚀性和吸水性的原理,从而知道浓硫酸伤人的真实原因,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

课时2  酸的化学性质

课时3  常见的碱

 

课时1 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

、教学目标

1.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1. 4. 了解几种常见的酸,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 5. 了解浓硫酸的腐蚀性和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了解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腐蚀性和稀释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食醋、柠檬、山楂。

【提问】图片中的这些食物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总结】像以上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中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对于酸这种物质我们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遇到了稀盐酸、稀硫酸等化学药品。无论是食物中含有的酸还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都属于一类物质——酸。

【问题】图片展示,洗头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这些日用品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总结】这些物质都有一种滑滑的感觉。它们中都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生活中的这些物质中常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在实验室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些化学药品。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常见的碱。

【过渡】我们如何分辨溶液的酸碱性呢?

【旧知回顾】实验一: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氨分子扩散进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二: 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反应,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这两个实验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酸碱指示剂。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实验探究1】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 苹果汁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 变红色 变红色 变蓝色 变蓝色
结论 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碱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2】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