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
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中国古人很早就善于欣赏山水之美,《诗经》有很多描绘自然风物的诗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山水之美的欣赏上升为审美的自觉,文人们流连山水之中,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或者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郦道元《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文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短文二篇》选入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札的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至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诗歌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或写登临之景,抒发诗人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之情;或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的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值得认真品味。
学习本单元,一要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大意;二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三要让学生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四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写景散文。或优美,或雄壮,或空灵,或清新,均显造化之妙。所选择的五首唐诗,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自然风光,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如郦道元的《三峡》生动地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上秀丽的山水景物;《唐诗五首》中五首诗的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值得认真品味。
教学本单元时,一要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大意;二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三要让学生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四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在教学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部分时,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能够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在写景时适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生动。
在教学本单元名著导读部分时,可指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要求,引导学生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三、单元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7—9年级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一方面,各课学习有些共通的任务,教学也大致遵循相似的流程;另一方面,各课又应有不同的设计思路,由于所选文章风格特点各有不同,需要据此调整教学重点,使得重点突出,各有侧重。此外,集中学习文言诗文,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利于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中需要在这方面加以重视。
具体来说,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二、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三、注意感受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四、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相对完整的结构。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文言字词。
四、单元教学安排
分类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课文 | 10.三峡 | 3 | 1.要求学生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指导学生体会诗文韵律美,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的特点;课外注意积累古诗词。 3.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4.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在写景时适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生动。 5.指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要求。 |
11.短文二篇 | 2 | ||
12.与朱元思书 | 2 | ||
13.唐诗五首 | 2 | ||
写作 | 学习描写景物 | 1 | |
名著导读 |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 3 | |
课外古诗词诵读 | 2 |
10.《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三峡》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是首个文言诗文的单元,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感,我们应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感知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学情分析】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味强调知识授受。教学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师生互动,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浅的文言文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