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
学科 | 初中生物 | ||||
课题 | 《青春期》 | ||||
章节 |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 ||||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节课在知识内容上是前一节“人的生殖”的深入与延伸,内容包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青春期的心理卫生”三部分。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在他们身上渐渐体现出来,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应对自身出现的变化从而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为祖国健身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并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的方式,探讨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变化并用积极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青春期困惑,正确认识生命的发展规律。 |
|||||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习经验与知识储备:男女生殖系统的差异,人的生殖过程,试管婴儿技术,男女生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变化,生活中与父母、老师、朋友之间的相处事实(包括与父母的矛盾、对异性的好奇等)等; 学科能力水平: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调查以及讨论的方式揭示生物学自然规律,能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青春期发生的心理矛盾等问题并纠正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对自身发生的变化充满好奇但也同时感到困惑,对于自己是否在“正常”发展十分关注,因此学生会自觉关注本节课的内容,从而理解自身发生的变化; 发展路径:学生通过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学习,能将对现象的兴趣与好奇转变科学知识的分析与归纳,除了对课本上出现的青春期内容进行学习外,能通过正确的途径如咨询、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及时有效地解决青春期烦恼。 |
|||||
3.思政育人融入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知识点、内在逻辑和具体路径)
1.通过了解青春期自身会发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正确认识并正视这些变化的产生,不以产生这些变化而感到不好意思,同时接受自身的个体差异,形成健全的人格; 2.通过进行青春期的素材分析,形成在人的一生中青春期是智力增长和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要把握关键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形成家国情怀; 3.通过学习男女生相应的生理卫生知识,能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做出正确的处理和情绪反应,并且通过辩论的形式形成对于男女关系的正确价值观,对自己、对身边的同学言行负责。 |
|||||
4.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素养和思政育人,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掌握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青春期身心的变化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识。(生命观念-健全人格) (2)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性教育,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为祖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科学态度-家国情怀) (3)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教导学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4)生命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春期的困惑和烦恼,顺利度过青春期。(辩证思维-批判精神) |
|||||
5.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同应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
|||||
6.学习活动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一:互动游戏-我的青春“72”变 | |||||
教师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游戏互动,寻找自己的身体变化。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书写方式并维持好秩序,保证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
学生活动
1.写出你察觉到的自身的三种变化; 2.将纸揉成团,闭上眼睛扔出去; 3.小组长随意捡起其中的6个纸团,分给组员; 4.查看纸条上的信息,将与你相同的信息打√,没有的不用打×,并将你想的内容补充在后面; 5.将纸团再次扔出去,重复步骤3和4的操作; 6.以小组为单位,将纸条上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统计其中出现最多的三条信息,张贴在白板上。 |
||||
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本节课所出现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会有部分同学出现不好意思参与的情况。为了使同学们敞开心扉,故设计这个小游戏帮助每位同学参与到课堂讨论的环节中来,大胆面对自己的变化。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整理出青春期发生的变化从而为本节课后续内容的开展进行热身。 |
|||||
环节二: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 |||||
教师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图片分析,通过卡通图片以平常心看待身体变;化 2. 组织学生整理环节一中出现的男女生理变化特征,进行“第二性征”的概念介绍,并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性征出现的原因 3. 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分析随着性器官外,男女出现了遗精和月经两种不同的生理现象; 4. 介绍青春期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迅速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 |
学生活动
1. 通过分析男女从2岁、7岁以及14岁的身体变化图,发现青春期变化的显著特征为身高突增; 2. 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身边的男女同学出现了一些相似的变化,男生出现喉结、胡须、声调变低,女生盆骨变宽、乳房增大、声调变高;通过分析,总结出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睾丸和卵巢的迅速发育产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有关; 3. 通过阅读,同学们学习并正确认识男女的不同生理现象,即遗精和月经,了解了生理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生理卫生知识; 4. 学生聆听讲解,并分析王勃、李世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人的案例,认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
||||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图片、折现图等,培养学生读图和数据整理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教师讲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整理归纳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案例的学习,提高学生把握生长发育关键期、提升自身能力的认同感。 |
|||||
环节三: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 |||||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理解由于青春期身体的迅速发育、激素的迅速增长导致心理的变化跟不上身体的变化而出现了种种心理上的矛盾。帮助学生认识到种种现象的出现都是正常的青春期表现,要证实这些变化,不要让负面的情绪扩大化,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 2. 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主题为:应不应该限制青春期男女生的交往。注意在辩论赛中及时引导和秩序的组织; 3. 播放视频:《青春的颜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奋斗目标,制定人生计划,表达自己的理想。 |
学生活动
1. 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和资料总结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对比分析,总结出青春期出现的具体心理变化特征: (1)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2)强烈的独立意识; (3)遇到挫折出现依赖性; (4)性意识开始萌动 2.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自主结对,整理辩论素材,在辩论赛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最终形成文字稿进行汇报和总结。 3. 观看视频,自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 |
|
|||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与分享,发现自己与身边同学的共性和差异性,悦纳自身的心理变化。同时通过辩论赛的形式,逐渐形成科学的男女生交往的价值观,能够认识到在青春期,产生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正确的现象,但是这种对异性间的欣赏和向往不是爱情,爱情意味着欣赏和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通过观看影片,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确定人生目标。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