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3. 运用地图分析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
  4. 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工作及不同灾害的避灾方法。
  • 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2.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三、教材设计思路

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由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较难,课程标准相对简单地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本条标准以“了解”作为行为目标,旨在从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出发,要求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这一地理国情。教材紧扣课标的要求,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第一,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第二,在认知内容上立足“中国”;第三,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教材按照认知逻辑,依次安排了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防灾减灾三个方面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播放自然灾害视频。

问题引领:1.视频中提到了哪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2.这些自然灾害有什么共同特征。

(转承)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的特征与分布,了解防灾、减灾、避灾的知识。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区分“天灾”和“人祸”。

方法指引:阅读课本54-55页

问题引领: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气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火灾。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定义要同时符合自然异变和造成损失两个特征。

(转承)你知道我国的常见自然灾害是怎么分类的吗?

找一找:自然灾害的分类。

方法引导:阅读课本54-55页。

问题引领:自然灾害分为哪两大类,主要包括的自然灾害的类型。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可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指异常天气造成的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读一读:我国2013年自然灾害事件。

 

问题引领:阅读我国2013年自然灾害事件,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危害大的特点。

学生活动二:读图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方法引导: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