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催化剂

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催化剂
素养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展示】老师展示鱼缸中小鱼的图片

【提出问题】

1.我家的小鱼怎么了

2.怎样给小鱼补充氧气

3.实验室如何制氧气

学生兴趣高涨,认真观察,分析得出,小鱼缺氧了

换水、充氧(培养浮游植物、开启增氧设备)、撒增氧剂、解毒剂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作出猜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情境
讨论交流推进新课 【提问】

1.实验室可以用给鱼缸增氧的方法制取氧气吗

2.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制氧气

3.以上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氧气吗?为什么

【总结】在老师的帮助下统一观点,明确反应原理

1.这种物质必须是含氧化合物

2.这种含氧化合物是较不稳定的,在加热时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3.这种含氧化合物里含氧的量比较高,能分解放出较多氧气【讲解】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讨论分析出两种方法不可以的原因回顾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加强热制取氧气、电解水制取氧气等方法,讨论分析原因,得出也不适合 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灵活学知识的能力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便于学生思路清晰,系统掌握
活动探究 【过渡】在实验室里,还通常采用5%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

【演示】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放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2.往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绿豆大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

3.待上面实验2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讨论】

实验1和实验2中木条是否复燃,原因是什么

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的二氧化锰有无变化综合实验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归纳总结】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和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拓展延伸 【追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小结】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区别: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理解记忆

思考、分析

通过对比来理解分解反应
课堂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善于

总结的习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催化剂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过氧化氢 水+氧气。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

4.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表示:AB→A+B+···

 

第2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素养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发提问引导探索 【引入】上面我们只是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原理,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引导探索】

制取氧气需要些什么仪器?应如何来组装这些仪器

(提醒: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以及收集气体的原理等来确定)

学生讨论、分析并画出示意图 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