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 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第一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其中包括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从而为后续的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打好基础。
本节标题由实验版教科书《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改为《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原标题落在“破坏”方面的影响上,现标题则隐含着“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将地球比作太空船,引导学生将地球这艘“太空船”与“轮船”进行对比,从它们二者在乘客数量增长、垃圾处理、物质交换等方面的不同,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关于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材首先介绍了全球人口增长的情况。接着,教材安排了“资料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探讨人口增长过快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然后,教材介绍了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虽然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幅面影响,但是不能说人类活动就一定会破坏环境。因此,教材在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这部分内容中,以城市及周边生态环境为背景,用对开页的大图以及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信息。在这里,教材既提供了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事例,也提供了人类活动改善环境的事例,从而引导学生既认识到人类活动会破坏环境、使环境恶化,又能认识到人类在改善环境方面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避免学生形成悲观、消极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如人类捕杀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唤醒同学们的同情心,并引导其要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师: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生物,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人类,现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远古的人类,这又是为什么呢?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本章要探讨的问题。
有人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类是其中的乘客。你觉得这一比喻贴切吗? 坐轮船时,当你觉得客舱内空气污浊时,可以到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船上的垃圾可以在船靠岸后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船上的乘客不会越来越多以至人满为患…在地球这艘“太空船”上也是如此吗?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对上述问题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非常合理贴切。但地球这艘“太空船” 乘客越来越多、不能靠岸卸掉垃圾、受到空气污染不能更新等方面不同。说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下面是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
学生对照上边图标进行折线图的绘制。
绘制结果应该如下:
教师:根据我们刚刚绘制的曲线图,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我国从哪年到哪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请推测原因。
学生: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教师:2.20世纪中叶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什么?
学生:我国人口增长率在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主要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
教师: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教师:那到底什么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我们可以看看相关政策的解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