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3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
|||||
重 点 |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 |||||
难 点 |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 |||||
学情分析 | 本课内容包括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这三种线虽是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但对学生而言,这三种线既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中已经初步感知“线段”的可测性,但当时只是感性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则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本质特征。 | |||||
核心素养 | 通过学习角的度量,提高几何推理和应用能力,并将这些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此外,角的度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准确测量和运算能力,加强了数学思维和技能的发展。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作好铺垫。】
-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课件呈现:
1.思考:这两个角哪个大些?
预设:角2大于角1.
思考:想一想,可以怎么做?
预设1: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大小。;将其中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看张口的大小。
预设2: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角1放一个三角板,角2放两个三角板还大。
二、回顾长度面积的度量,揭示课题
1.思考:度量长度需要用到的单位有哪些?
预设:厘米、分米、米等
总结:度量长度需要用长度单位。
2.思考:度量面积需要用到的单位有哪些?
预设: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总结:度量长度需要用面积单位。
3.思考: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需要什么样的单位呢?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角的度量。
学习任务一:认识度量单位
【设计意图:了解度量的产生和度量的相关概念,感受度量的意义,为后续研究度量方法奠定基础。】
一、关于射线特征的探究
1.引导: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测量。
课件呈现: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课件展示将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强调: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2.总结:“度”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 °”表示。
注意:“°”写在数的右上角,不要与“0”和“。”混淆。
二、1°角的由来。
引导:你知道1°角的由来吗?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