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4课时 角的分类 教学设计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了解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经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
||||
重 点 | 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 ||||
难 点 | 区别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 | ||||
学情分析 | 小学阶段对角的认识进行了两次的编排,在内容的安排上呈螺旋式上升,本节课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从直观认识过渡到数学层面的抽象认识,从静态层面上升到动态层面,达到对角的本质内涵的理解,为今后学习以角为主三角形的分类和垂直知识,以及图形和几何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 ||||
核心素养 | 通过学习角的分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角的不同类型和特征,提高几何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将这些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此外,角的分类还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和比较能力,加强了数学思维和几何直觉的发展。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对角有了静态层面的了解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用度数来重新定义各种角,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锐角和直角的度数特点。】
一、课件呈现:
把角送回家。
思考:你认识其中的几个角?哪些角是你不认识的?
预设:除了最后两个其余六个角学生熟悉。
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角送回家,并说说为什么。
二、回顾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
1.认识直角
(1)直角的定义
思考:怎样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预设:借助量角器量一量,发现所有角都是90度。
总结:1直角=90°
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
生活中直角
数学课本上、两个三角板上都有90度的角,都是直角。
2.认识锐角
思考: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
操作:用量角器量一量手边的锐角。
预设:小于90度。
总结: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3.认识钝角
思考: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钝角?
操作:用量角器量一量手边的钝角。
预设:大于90度。
总结:大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角。
4.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里面的学问《角的分类》
学习任务一:探究角的分类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了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对已有新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可以通过对平角形成过程的了解从而推理出周角的形成过程,计算出周角的度数,及周角、平角、直角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类似的内容积累经验。】
一、认识平角
1.课件演示动态的角,感受角的形成过程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