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节日 编版 年级 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学习

重难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回忆已有生活经验,将同学们带入情景,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播放歌曲:《新年好》

2.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节日?春节。像这些世代传承下来的节日,我们管它叫——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4.学生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一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设计意图:课文虽然简短,但是生字比较多,字形比较复杂,识记难度大,所以学习过程由初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到以归类的形式把生字分组学习,最后回到课文。

1.提出学习要求:先听范读,再自读课文,看清音节,读准字音,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做记号。

本文一共有___句话。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明确要求:这是一首小民谣,共8句话,现在请几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谁读的又准确又好听。

3.范读课文:教师读课文,第一遍请同学们看着书认真听,细细品。第二遍请同学们小声跟读,再把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

4.齐读课文。读文要求:刚才几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现在请大家一起拿起书,大声地齐读一遍课文。

5.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引出生词:传统节日喜气洋洋,那有关节日的词语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呢,我们一起先来带着拼音读一读。师强调:翘舌音,“乞巧”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放在一起时“乞”要变调。

增加难度:去掉拼音,我们再来读一读。先齐读、开火车读、再指名个人读。

6.分享学会的生字词的方法,交流不会的。师做强调。

①“占、专、团、闹”加减法识字。

②换一换识字:粘——贴   常——赏

③生活识字:借助地名,如“巷”—北京的南锣鼓巷;借助物品,如“艾”—艾灸、艾草。统(统一  总统  统帅)乞(乞丐  乞讨  乞求)

④多音字“重”两种读音。

7.识字游戏,加强记忆。

 

学习任务二

品读课文,了解节日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学会在读文中检索到关键信息。)

1.启发思考:大家读的既准确又通顺,那大家从这首民谣中找到了哪些我国传统节日?

学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1. 提问:这些节日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

学生:时间顺序。

教师讲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