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 人文主题:传统文化
- 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用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课 题 | 1神州谣 | 统编版 | 二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8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巍巍中华”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
||||
学习
重难点 |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8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巍巍中华”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
||||
学情分析 |
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由歌曲入手,通过通俗易懂的歌词,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大中国》,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歌曲结束,教师播放图片
师:图上是什么地方,你们认识吗?
引入课题:著名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儿歌。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随文识字
①课文题目。
教师提问:什么是“神州”?
预设:就是指我们的祖国——中国。
理解课题意思:除了“神州”,我们的祖国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华夏、九州、中华,这些都是指我们的中国。
②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
学习“州”字。
(1)用溯源法识记“州”字。(课件出示“州”的字源)
(2)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州”的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3)学生先观察,再说书写要点:第二笔是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稍长。“州”的第一个点是短撇;后面是两点,写在中间位置,朝一个方向。
学习任务一
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课文虽然简短,但是生字比较多,个别字形比较复杂,识记难度大,所以学习过程由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到以归类的形式把生字分组学习,最后回到课文,设置合理的梯度、有趣的归类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通课文,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认真听读儿歌,读准字音,试着读出停顿。
②在每一小节前面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这是一首小儿歌,共分4个小节,现在请几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一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谁读的又准确又好听。
3.齐读课文。
4.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