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少年闰土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郑、拜、租、厨”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学习重难点 1.会写“郑、拜、租、厨”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导入新课,初识鲁迅

1.单元导读。

(1)初识:(出示鲁迅先生照片)同学们,看看照片上的人物,猜猜他是谁。(出示鲁迅先生简介)默读简介,圈出关键信息,谁能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课本上的信息给我们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2)观察:认真观察单元篇章页,仔细读页面文字,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

(3)明确:

①了解本单元的主题:走近鲁迅,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高尚品质。

②明确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③了解习作要求: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齐读:单元篇章页上的诗句和鲁迅简介。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教师声情并茂读第1自然段)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不光是我们的朋友,更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伙伴。

3.观察鲁迅肖像照,说说对鲁迅的印象。

(1)鲁迅目光炯炯有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智慧、性格刚毅的人。

(2)鲁迅穿的是传统的中式长衫,可以看出鲁迅生活在旧时代,生活朴素。

2.呈读鲁迅简介,了解“鲁迅”笔名的由来。

3.这节课,我们先走进课文《少年闰土》。(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学习任务二  初读感知,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指导书写。

家景   郑重   供品   祭器   讲究   盼望   厨房

毡帽   项圈   刺猬   伶俐   经历   潮汛   一望无际

①学生自由认读。

②指名读,互助正音。明确:“供”字的另一种读音为“ɡōnɡ”,并相机组词。

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厨、毡、羞”,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均要把握“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厨、羞”是左上包右下,“毡”是左下包右上,要注意“毛”的两横长短有别,但都要避让里面的“占”。4.认读生字词,指导写“祭”字。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祭祀”“祭器”“供品”

④学生齐读字词。

2.基于预习,疏通课文。

(1)找找文中的“错别字”。

项带银圈(带-戴)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的-地)

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检-捡)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他-它)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阿-啊)(希-稀)

其实,这些并不是错别字。因为鲁迅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那时一些字词和现在的写法是不同的。

(2)理解文中的一些方言词。

鲁迅是绍兴人,所以他写的文章中,还有一些用词带有绍兴地方方言色彩,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并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